发布时间:2025-07-04 21:56:57 阅读: 62次
曹操,名孟德,155年7月18日生於喬(今安徽亳州),東漢末年人。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、政治家、詩人。在他的幫助下,王這個有名無實的漢人活了半個多世紀。但奇怪的是,既然曹操當時沒有皇帝的名號,卻有皇帝的權利,為什麽不幹脆廢掉漢獻帝自立呢?
1.不願引起公憤
在這個問題上,曆史學家有不同的看法。一些曆史學家認為,曹操不稱帝有兩個主要原因:
第一,曹操雖然實力強大,但不願意冒與天下為敵的風險。當時他已經被孫權、劉備等諸侯唾棄,如果徹底廢了漢獻帝自立,一定會激起天下諸侯的公憤。雖然他當時已經控製了整個北方,但他不確定一旦稱帝是否會引起內亂,所以他當然對稱帝感到猶豫。再加上當時雖然漢室衰微,天下大亂,但朝綱倫理在形式上依然存在,儒家文化的忠孝仁義觀念依然是當時的主要價值標準。曹操一旦稱帝,麵對的最大敵人絕對不是南方的孫權和劉備,而是一群以忠孝仁義為價值取向的天下士大夫。當時,士大夫在社會中的地位,
其次,曹操之所以不稱帝,與他的個人性格有關。他是個務實的人,不在乎名分。這種務實,從他的用人原則就能體現出來。在當時這個非常重視出身的社會,很少有人像曹操一樣,能夠不計出身,唯才是舉。正因為如此,他身邊聚集了一批出身貧寒的人才,從而為他最終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2.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
有人認為曹操沒有當上皇帝的原因是沒有得到當時士紳的支持。當時曹操提倡“用人不問出身,唯才是舉”的原則,極大地傷害了士紳的利益,直接導致曹操站到了士紳的對立麵。尤其是曹操殺了當時士族的著名人物孔融、米芾之後,引起了士族階層的強烈不滿。當時士族是社會主流,所以曹操越是接近權力巔峰,受到的阻力就越大。曹操一旦廢除漢獻帝自立,士族階層會有多大的阻力?這從跟隨他多年、立下汗馬功勞的於迅反對他的諡號王維就可以看出來。第二,鑒於袁術等人的例子,曹操不願意成為眾矢之的。早在曹操之前,就已經有袁術在壽春自立為帝,卻遭到了天下人的反對,最終身敗名裂,不得不迫使曹操在廢帝自立的時候認真考慮。
3.維護你的形象。
也有人認為,曹操不願稱帝3360,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忠臣形象,讓自己名留青史。曹操封王維後,公元210年,漢獻帝曾封曹操十萬人為魏國人口,曹操拒絕,並寫了一篇《讓縣自明本誌令》的文章獻給漢獻帝,以示無意代表漢朝自立,以此標榜自己對漢朝的忠誠。如果曹操棄帝自立,無異於留下了一個食言的奸臣形象。另一方麵,他當時也不具備廢除漢高祖自立的條件。雖然他當時已經擁有大半個世界,但他的控製範圍隻限於北方,而在南方的廣大土地上,東南有孫權建立的吳國,西南有劉備建立的吳國。國家不統一,天下不太平。如果他稱帝自立,必然會給劉備和孫權一個安
事實上,曹操之所以至死都不自稱皇帝,是在通盤考慮當時政治、經濟、社會環境的基礎上做出的明智選擇。可以說曹操不稱帝很大程度上是以上原因的結果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